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掌握光線第一步:M曝光 (Manual Exposuer)

一直以來,我都是用 A 模式(光圈先決)或 T 模式(快門先決)來拍照。主要原因是在拍照現場,我總是很緊張,擔心會拍不到一閃即逝的畫面。但是拍了一年後,卻發現這樣的方式無法讓我的攝影技能進步,因為我把掌握光線的決定權交給相機內的小電腦而不是交給自己的大腦。
IMGP4409



其實,M 曝光模式 (Manual Exposuer)真是再簡單不過了。因為現在的數位相機一定要使用電,只要有電就能進行測光,在觀景窗內相機就會告訴我測光後是太多的光(+)還是不足的光(-)。只要轉一下相機上的轉輪,讓觀景窗內出現的 0,而非 + 或 -,那麼曝光量就是我所要的了。

來做個小實驗,我希望把鄰居的房子照的很清楚,最好是暗處的細節也隱約看的見。因此,當房子的測光 OK 後,就按下快門,果然出現房子很清晰的照片。

相反的,如果今天房子不是主角而是天空,那麼天空的進光量才是主要的考量,我就必須對準天空測光。當天空的測光 OK 後,從新對準房子才按下快門,結果房子就變的比較暗了。
IMGP4410

當然,在今天這樣的景之下,第一種曝光方式似乎是比較合適的。在 A 模式下,相信也會照出相同的效果。不過,不管如何,我還是決定訓練自己的大腦來判斷。因為這樣的方式才能真正的讓照相的最基本元素:光線,完全在我的掌握中。

再舉個例子,太陽下山前後的天空總會變的黃澄澄的。如果對著房子測光,雖然一樣可以清楚的把房子輪廓都拍下來,卻沒法讓真實的天空顏色記錄起來。
IMGP4414

相反的,因為想要展現的是天空的色調而對天空測光,而房子是配角,那麼就能在照片中看到真實的天空顏色了~
IMGP4413

在人生中也一樣,有時我們可能是主角,有時卻必須擔任配角。即使是才華過人者,在擔任配角時還是應該低調一點。不然,整個故事就會因為配角的搶風頭而失去真正的主軸。

拍照時,照相者就是導演。如果只是依賴電腦的判斷,那麼它只能機械式的以計算數值為指標。但是,自然界中千變萬化的景象又豈是電腦能完全判讀的呢?就讓相機是工具,讓人來做決策吧~

延伸閱讀:留在人間的情:奇妙的轉變

2 則留言:

  1. 我是用了兩三個月之後就開始使用 M 模式,因為數位相機的好處是拍完馬上可見成果,不好馬上刪。所以那時我拍了很多很多張試驗性質的照片,才抓到怎樣用 M 模式。若是傳統的單眼相機,按我這種學法,不知要浪費多少底片錢呢!

    因為我的相機是最基本的配備,沒有什麼大光圈鏡頭,有一次我試用了光圈先決來拍照,它的快門竟然讓我等了30秒才完成。=.= 真是惡夢般的長久呀,從此以後我再也不用光圈先決的模式了。

    順帶一問 P 模式是什麼呀? 我從來沒用過這個模式,也不會用。

    回覆刪除
  2. P = program, 也就是讓相機幫您決定的「自動模式」。

    如果在光圈先決下需要很高的秒數才能照出影像,那表示進光量很低。在數位相機上,可以利用調整 ISO 來提高進光量。例如在室內或夜晚可以把 ISO 調到 800,平時在白天、大太陽下用 ISO 100 就可以了。  :)

    回覆刪除